聊城大学档案馆是在原聊城大学综合档案室的基础上,于2005年12月28日扩建而成,馆舍总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藏有各类档案共计6万余卷。现设有综合业务部、信息技术部、编研部、校史与年鉴办,在编工作人员14人。
2004年,学校档案馆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局检查,获得了山东省一级档案馆称号。2010年通过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评估检查,继续保持“省一级”档案馆管理水平。2017年顺利通过山东省档案工作科学化测评,达到示范单位标准。数字化赋能档案管理入选山东省2024年数字化赋能教育管理典型案例。学校的档案工作坚持依法治档和规范化管理,贯彻“三纳入”“四同步”的原则,严格执行新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档案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聊城大学档案管理办法》《聊城大学档案实体分类方案》《聊城大学各类档案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聊城大学档案工作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保障了学校的档案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聊城大学档案馆还建成了山东省高校档案馆首家专业档案修复室和档案数字仿真室,辐射聊城和晋冀鲁豫交界区域的档案抢救保护与修复任务,为相关档案保护与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2023年以来,聊城大学牵头研发的“高校档案查询利用平台”,与山东省档案馆的“在鲁查档”和全国档案查询利用平台对接,成为全国范围内唯一的高校档案服务平台,目前已有25所分布省内外高校接入使用,为26000余名高校毕业生、校友、单位提供了档案远程查询服务。
聊城大学档案馆同时管理运营着“聊城大学校史馆”和“聊城大学博物馆”。聊城大学校史馆于2024年9月学校50周年校庆前夕建成,位于西校区南大门二楼,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由序厅、肇始厅(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时期展区)、夯基厅(聊城师范学院时期展区)、崛起厅(聊城大学时期展区)、奋进厅(聊城大学“十四五”新时代展区)、校友厅、尾厅等7个部分组成,馆内展示聚焦学生、学者和学术,通过1100余张图片和大量翔实的文字、实物、多媒体史料,辅以场景还原、浮雕壁画、立体造型、声光电等多种方式,生动翔实地呈现了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聊城大学博物馆位于西校区文华苑四楼,总占地1170平方米,由民俗馆、文物馆和地质馆3个场馆组成。采用实物、沙盘、场景复原等方式,打造了‘三馆合一’的综合性场馆,集中展示着学校建校近半个世纪以来,美术、历史、地理科学等学科收藏的珍贵藏品,它其实是多个二级学院和学科平台合力建设而成的,获评“聊城大学品牌文化驿站”,是学校和区域重要的科普和人文教育基地。